昂德古浪創意視覺有限公司

OP:+886-2-27267255│CP:0919138206│統編:53312827│北市信義區福德街300巷39號4FFB:facebook.com/undergroundworkshop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永遠的他鄉—高更》作品開箱,花卉、水果靜物色彩爭艷

永遠的他鄉—高更 Elsewhere:Paul Gauguin
展期:2010.11.27—2011.02.20
展區:台北市立美術館一樓
開放時間:每周一早上09:00至18:00、每周二至周日09:00至22:00



《永遠的他鄉—高更》,將於2010年11月27日起正式於台北市立美術館一樓盛大展出,預計展至2011年2月20日。本展由北美館、環球策展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環球印象國際有限公司共同主辦,計將展出高更、與16位阿凡橋派(Pont Aven School)與那比派(The Nabis)的藝術家作品共86件。主辦單位特於開展前一週舉行開箱記者會,精選兩件靜物油畫作品,分別為《籃中的松葉玫瑰》(Still Life with Moss Roses in a Basket,1886)、以及《水果盤與檸檬》(Still Life with bowl of fruit and lemons,1889-1890),會中由北美館館長吳光庭、本展策展人北美館展覽組組長吳昭瑩共同為各界揭開高更畫作的色彩與構圖之美,同時追溯高更在追求自由、遠走他鄉之前的創作方向與演變。


永遠的他鄉一展為台灣首次策畫以高更為主題之大型特展,完整呈現後印象派大師高更各個藝術創作時期的思想內涵,延伸至該時代受其啟發與對後世流派之影響發展。展品借自歐洲、美國、日本等十多所美術館、基金會及私人藏家,包含高更油畫、版畫、銅雕、木刻、陶藝與紙上作品約58件,以及當時代受高更啟發與影響的藝術家作品共28件,如保羅.塞魯西葉(Paul Sérusier)、愛彌兒.貝納(Émile Bernard)、艾杜瓦.烏依亞爾(Édouard Vuillard)、莫里斯.德尼(Maurice Denis)等,藉由這些追隨者的作品,進一步瞭解高更對20世紀現代藝術的影響與貢獻。


11月19日下午於北美館舉辦的開箱記者會,首先開啟的為美國費城美術館收藏《籃中的松葉玫瑰》(50 x 63.2 cm 1886),據此畫右中下方之題字,為高更題獻給昔日證券行的同事兼畫家好友舒芬納克,畫面上呈現的舒芬納克的姓氏字母卻並不完整(僅見Schuffen,而不是Schuffenecker),顯示畫布可能經過裁切。畫中高更對於花籃的描繪與小桌毯的編織紋理,富具趣味,並與前方桌面、背景中橫豎交織的色彩線條交相呼應。而畫中的玫瑰呈現像是剛被從花園裡摘採,而隨手散置於花籃之中,正等待後續擺瓶、裝水之處理,加上右方角落出現的廚房用白色棉布巾,更強化如此印象。

第二幅開箱作品為《水果盤與檸檬》(50 x 61 cm 1889-1890),此幅畫作風格與題材表現,都如脫胎自高更所收藏的塞尚作品《水果盆、玻璃杯與蘋果》,該作品年代時為高更常往返法國西北方布列塔尼,因此他以塞尚此畫為基礎所繪之靜物畫中,出現不少「高更式」的布列塔尼元素,如畫中窗外的布列塔尼風光,而窗戶的右方,如似一幅以鵝為主體的畫作草圖,這不僅是當地民俗藝術非常流行的主題,亦是高更在該時期經常描寫的動物之一。整體而言,窗景、草圖與水果靜物等的構圖配置,頗具高更布列塔尼時期作品中常見的「畫中畫」的趣味。


高更於1848年在法國巴黎出生,童年與母親在南美洲秘魯度過,之後曾做過商船水手,回到巴黎後,於證券交易所任職一名股票經紀人。1882年法國證券市場崩潰,高更自此辭去股市工作,專職從事藝術創作。1886年起高更數度前往布列塔尼的小漁村阿凡橋作畫,被該區特有的原始人文特色所吸引,逐漸擺脫過去受畢沙羅、塞尚與竇加等的印象派畫風影響,中間亦曾前往法國南部普羅旺斯與梵谷於阿爾(Arles)短期生活創作。直至1891年,前往法屬玻里尼西亞上的大溪地島居住,將人生最後一段歲月追尋心中野蠻冒險的呼喚, 1901年他航行至馬貴斯群島 (Marquesas Islands),1903年逝世並永遠安息於該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事多留言,多留言沒事。